蘇格蘭地區(qū)的大學一直被美國學生偏愛,圣安德魯斯大學是其中的佼佼者。
根據(jù)《泰晤士報》2019年的報道,當年共有1575名來自美國的留學生在圣安讀書,是 全英國大學中美國學生人數(shù)最多的,第二多的是愛丁堡大學。
要知道圣安總在校生總?cè)藬?shù)不過1萬人,美國留學生人數(shù)卻比曼大和UCL這種有4萬在校生的大學還多。相比較而言,圣安的中國留學生不足千人,就不算多了。
雖然很多人說圣安在美國“火”起來是因為當年威廉王子的入讀。
但這所 位于蘇格蘭海濱小城,始建于1413年,在整個英語世界里面歲數(shù)排名第三的“老前輩”大學,確實也滿足了那些想要獲得異國留學體驗的美國留學生的想象。
不論從教授金絲鏡片的反光中,還是整個在沐浴在海風中的小鎮(zhèn)里,都透露著一絲幽幽的神秘氣息。在這近乎“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里,圣安也有著許多類似的奇妙傳統(tǒng)。
傳統(tǒng)1:學術(shù)長袍
在不少文學或者影視作品當中,“巫師”或者所謂的術(shù)士都身披各自的袍子。
在托爾金老爺爺?shù)氖澜缋铮煌伾呐圩舆€代表不同的巫師等級,例如我們每次考試前都不想看見喊著“youshall not pass”的甘道夫,最初是灰袍巫師后來進階成了最高級的白袍巫師。
圣安也有著相類似的長袍文化,最為著名的是本科生的紅袍。
在十六十七世紀的宗教改革后,這些紅袍是作為校服引入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年輕學生跑去酒吧非法喝老酒。
現(xiàn)如今,穿紅袍這件事情已經(jīng)不再是強制性的,大多數(shù)的學生會選擇在重要或特殊的場合穿,例如在宿舍的正式晚宴,周日在教堂禮拜以及Pier Walk的時候。
女王曾獲贈一件迷你紅袍
但據(jù)說神學院作為學院神秘氣息的代表,有著與其他學院不同的長袍。是黑色的大袍鑲著對角紫色十字。聽上去真的很像巫師呢……
圣安的袍子不僅每一個顏色相對應著不同的學歷等級,連穿戴的方式也各自不同。這就是被戲稱為“academic strip tease”(學術(shù)脫衣舞)。
如果你能一層一層撥開……咳咳。
具體是這樣的:
第一年的新生需要完全將禮袍穿戴在肩膀上,按照乖寶寶的穿法就不會出錯啦!
第二年的呢,則將禮袍從肩膀上稍稍退下一點。有點類似開始脫下稚嫩羽翼的感覺,也有點叛逆的開端…
第三年就開始分學院啦(不過是不需要分院帽的那種)。這一年的學生,只能穿一半的袍子。School of Arts的學生把禮袍披在左肩,因為那里是心臟的位置。而我們這些文科生,就是隨心而動的小可愛啊~School of Science的學生則把禮袍掛在右肩,因為:“Scienceis always right.” 嗯,冷吧。
第四年就是人群中最風騷的,他們直接把袍子掛在手肘上。畫面很美,我就不多說了。
傳統(tǒng)2:學術(shù)家庭
當你作為大一新生走在圣安的街頭上,可能會聽到如此的對話:
“今晚我媽媽會在家燒飯,你要一起來嗎?”
“啊,太不巧了,我爸爸也正好今晚組織了家庭聚會!”
于是,你開始思考為什么他們的爸媽可以在圣安陪讀,但是,此“mum”非彼“mum”,而此“dad”非彼“dad”。
因為,他們是“學術(shù)媽媽”和“學術(shù)爸爸”。
這是圣安傳統(tǒng)之一:學術(shù)家庭。
相當于哈利波特里面的韋斯利夫婦家庭,只不過更加溫馨。
你也不需要住在樓梯下面。
典型的圣安德魯斯學術(shù)家族與現(xiàn)代家族非常相似。
雖然大學并沒有正式組織這一傳統(tǒng),也不強制學生一定要加入一個學術(shù)家庭,但學生們會自發(fā)組織相關(guān)的牽線活動,幫助漂流在外的“孤兒”找到一個歸宿。
說到底,這一傳統(tǒng)在融合不同年級,文化和國籍的學生,建立長期良好健康的國際友誼,這件事情上面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所以新生不用太擔心會沒有朋友。
畢竟一些學術(shù)家庭可能演變成一個完整的家族,每一個萌新完全可能經(jīng)常遇到不同的萌新,以及幾個您從未認識過的學術(shù)祖父母,叔叔,阿姨或堂兄。
然后發(fā)展一段獨屬于你,轟轟烈烈或平平淡淡,友情也好愛情也罷的學術(shù)家庭體驗。
傳統(tǒng)3:Pier Walk
這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活動。
1800年1月3日,圣安的學生約翰·霍尼(John Honey)努力并成功解救了在圣安德魯斯東沙擱淺的麥克達夫珍妮特(Janetof Macduff)號船上的不幸船員。
在當時沒有救生艇等設(shè)備的簡陋情況下,他讓同學們用繩子綁在他的軀干上,接連5次反復從岸上游到這艘陷入困境的船上,每一次都帶回了一名船員。但在他的最后一趟營救過程中,船體上的桅桿突然斷裂,并重重地砸在了他的胸口上。他不得不暫停營救,游回岸邊躺在沙子上休息。
而更很不幸的是,霍尼(Honey)32歲時,在擔任蘇格蘭教堂大臣期間去世:他的死亡歸因于這次珍妮特(Janet)擱淺事故后,身體的健康一直沒有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恢復。
因此,每年的4月30日,圣安的學生們會自愿參加對于這場悲劇的哀悼以及紀念活動。他們每個人都會高舉著火把,在柔光的照耀下,由吹著蘇格蘭風笛的人領(lǐng)著,浩浩蕩蕩前往東沙攤,在當年沉船事故發(fā)生的地方獻上一個花圈。
這個傳統(tǒng)被稱為“Gaudie”。
不僅如此,每周的pier walk活動也能捕捉到Gaudie的影子。
想要參加的學生們?nèi)齼蓛缮碇t色禮袍,朝東走過禮拜堂,沿著歷史悠久的碼頭漫步。
這一切,都在訴說著,身為一個圣安人,對于社會對于世界的責任。
傳統(tǒng)4:PH的詛咒
Patrick Hamilton的首字母縮寫拼在了SalliesQuad外的鵝卵石上。
這里標志著1582年帕特里克·漢密爾頓(PatrickHamilton)為他的新教信仰而被焚燒的地方。根據(jù)傳統(tǒng),任何踩住PH石頭的學生都將被詛咒無法通過學位。
所以一般,你不大會看到有學生大大咧咧的直徑走過那扇正門。
除非他們真的很喜歡PH或者是個海洋愛好者。
為什么說是海洋愛好者呢?
請看下一個傳統(tǒng)——
傳統(tǒng)5:五月入海
之前說的,踩中帕特里克·漢密爾頓石就可以收獲一年份的詛咒。而唯一治愈方法是參加一年一度的五月入海下餃子活動 Maydip。
在每年5月1日日出時分,受到詛咒或者單純想要湊湊熱鬧的學生們將成群結(jié)隊地前往東沙灘,帶著暖身的飲料和干凈的毛巾,集體追著浪尖奔入大海。
畢竟,大海作為生命之源,還洗刷不了一個人的詛咒嗎?
可大家都知道英國是很冷的……
尤其是蘇格蘭凌晨的海水,所以一般下海凍一凍強身健體之后,為了不成為第二天的頭條,海灘上還會燃起美好且溫暖的篝火。
圣安有趣的傳統(tǒng)不止這些,作為一個剛剛開始”脫衣服“的大二學姐,我個人很喜歡這里... 不光是因為這些傳統(tǒng)看起來很有文化底蘊。更是因為這么有儀式感的事情,對在學術(shù)苦海掙扎久了的我們來說,就是天堂的極樂啊?。鋸埩丝鋸埩耍?/span>
這樣的圣安,我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