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劉詩儀,從小學到初中獲得60多個獎項,2004年當選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17歲獨自遠赴美國留學讀高中,成為所在的Berkshier School(伯克利中學)第一個獲得Peter Lance Anderson GPA滿分的畢業(yè)生;19歲時接到美國12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且絕大多數(shù)是全美排名前20名的名校,最終被享譽全球的加州理工學院物理系提前錄取,跨入愛因斯坦、錢學森曾執(zhí)教的大學校園;21歲時站在講臺上和世界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同臺對話,也是學校唯一一名與霍金同臺對話的本科生;通過競選成為加州理工學院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合會副主席,是9名委員中唯一的本科生,其他8名均是博士。
凡事注意力高度集中
我初三以前沒花太多精力在學習上,可能小時候看書比較多,認字認得比較早,所以在學習語文、數(shù)學這些課程時覺得比較容易。那時沒做什么配套練習,主要是上課認真聽,高效率地利用課堂,因為考試主要是考課堂上的內容。高中以前我從來不記筆記,一直記不好,腦子轉得快的話,手就會比較慢。
我有個非常好的習慣,就是喜歡閱讀,且會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無論父母帶到哪里,我手里都會拿著一本書,聚集會神地看,一點都不在意別人在旁邊說什么話。三四歲時,一般帶著“老夫子”、“阿拉蕾”這些漫畫書,再大一點,會帶上一些科普書,上了中學后,出門時會帶上作業(yè)本或者喜歡的計算機書、物理書。
因為會管理時間,我不僅學習很輕松,且還有很多時間做其他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在學校擔任學生干部,學跳舞、吹長笛、做陶藝、做科技實驗等,還會跟同學外出玩耍,甚至會上網(wǎng)打游戲。無論干什么,我總是異常投入,就像腦袋里有個按鈕一樣,一按按鈕,我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在另外一個方面。在做事情上我似乎有點強迫癥,一件事情沒有做完就是不行,比如我走迷宮或者解什么題目,弄不出來的確會很煩,但沒法停下來,所以就憋著,一定要弄出來,弄出來后就非常舒服。
我很喜歡快節(jié)奏的學習生活,會把每天的時間安排得很緊,即使目前在專業(yè)學習緊張的加州理工大學,也能夠騰出時間演奏長笛、選修隔壁學校的課程,還擔任學校中國學生學者聯(lián)合會副主席。我從來沒有計劃表,我是那種很能變化的人,我的時間表都是以事情為主,主次會分得比較清楚,忙的時候也會偶爾熬夜做完事情。我注重體育鍛煉,身體很健康,使得自己精力充沛,我沒有睡午覺的習慣,節(jié)省了不少時間。
找到做事情的興奮點
我小時候很喜歡看科學類的書籍,還喜歡制作小發(fā)明、觀察小動物。做任何事情都要找到自己的興奮點,要是喜歡科學,就不要放棄它。我會看一些科普書籍,了解誰發(fā)明了什么東西,是怎么發(fā)明的,還會自己在家做小實驗,和同學出去找蝸牛、蚯蚓做生態(tài)實驗,或者去學校的菜園種地。不知不覺中,我對科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
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有了感性認識后,再去做習題或者學習理論知識,效果會更好。自己對物理這么感興趣,是因為覺得它跟現(xiàn)實生活有聯(lián)系。小時候很喜歡云和彩虹,會弄懂彩虹的顏色順序,后來學習形成的原理時,因為和自己的感性認識有聯(lián)系,學習起來感覺到很快樂。
我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小時候會跟男孩子一起在院子里找蝸牛蛋、鴕鳥蛋、挖蟲子,還會和同學品嘗自己摘的“能吃的花和草”。我不喜歡《十萬個為什么》這樣的書籍,因為不喜歡別人告訴她答案,而是喜歡自己去體驗。我更喜歡那些可以引導自己做實驗得出結果的書籍,自己做實驗印象會更深刻,也會想出更多好玩的實驗。
和很多女孩子不同,我從小在積木堆中長大,喜歡拼裝模型車,喜歡看著說明書將一堆材料慢慢拼成一件物品的感覺。10歲之前我從來沒玩過洋娃娃,第一個洋娃娃還是十幾歲時別人送的,覺得不好玩,也不知道該怎么玩。小時候玩的玩具對興趣的形成是蠻重要的。玩具的性別取向很明顯,女孩一般喜歡洋娃娃、花、粉色,男孩喜歡車子、積木,這造成女孩空間能力比較差,男孩講故事、敘述能力比較差,因而長大后女生在文科方面好些,男生在理科方面好些。
勇敢嘗試爭取機會
我在成績上并不占優(yōu)勢,最終被加州理工學院錄取,是因為綜合素質很高。
除了鐘愛的物理,我還喜愛很多東西,吹長笛、吹葫蘆絲、跳舞、辯論、參加合唱團、做網(wǎng)頁、做模型、做學校廣播主持人、體育運動……這些事情我都非常喜歡,雖然興趣很多,但我活了22年,用這個時間算的話也不算多吧。
17歲時,我獨自遠赴美國讀高中。功課比在國內高中容易,不同的是學?;顒雍芏?。為了更好地學習物理,我專門找老師輔導,自己則幫老師做一些項目。
加州理工學院被譽為美國乃至世界頂尖的科技理工類學院,這個小而精的世界著名高校只有千余研究生和900多名本科生,平均每千名畢業(yè)生中就有一個諾貝爾獎得主,比例為世界大學之冠,能夠進入這樣的名校非常不容易。我SAT只考得2040分,而加州理工大學學生平均分有2230分,在成績上我似乎并不占優(yōu)勢,但最終被錄取是因為學??粗辛司C合素質很高。我在美國高中時參加了很多研究性項目,而且是所在中學第一個獲得Peter Lance Anderson GPA滿分的畢業(yè)生。
與美國人交流相處,經(jīng)驗是坦誠、直率,因為這符合美國的文化,能讓我交到更多朋友。加州理工大學的學習壓力很大,而我鐘愛的音樂、體育不能放棄,選修的工業(yè)設計也同樣重要,我12歲學習樂器,演奏時的感覺很好,體育也很重要,身體好才能精力旺盛。
最重要的是要弄清自己想要什么,如果我希望這幾年把理論物理做透徹,我就不會參加很多活動,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去讀理論物理的研究生或博士,這對我來說似乎也沒那么大的誘惑力。我現(xiàn)在會考慮畢業(yè)后的發(fā)展方向,以這個為基礎,我就不會把百分百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
因為對工業(yè)設計很感興趣,我選擇了其他學校的相關課程,還想辦法認識不同的設計師,與他們交流。在遇到困惑不知道該怎么辦時,可以找有相同經(jīng)歷的人請教,讓我在短時間內準確地了解這個行業(yè)。我曾給工業(yè)設計方面的名教授寫郵件,希望當面交流和請教問題,也會利用學校講座和設計大師建立聯(lián)系。勇敢地去嘗試,會給自己爭取到機會,就不會讓自己后悔。
著名的“科學英雄”霍金幾乎每年都要從英國劍橋前往加州理工學院駐留一個月,與師生交流。期間霍金照例有一次公開演講,會挑選博士、碩士、本科生各1人與其同臺“對話”。這是學院的一件盛事,能與霍金對話是每個學生夢寐以求的機會,人人都想方設法爭取?;艚饘υ捳叩奶暨x很特別,是讓全校所有學生提交問題,之后由他選定問題交給提問者。在去年激烈的競爭中,我提交的問題得到霍金的青睞,最終成為與霍金直接對話的本科生,霍金回答了我在高中時就疑惑不已的關于未來時間的問題,那時候想不可能選到我,當知道是自己時很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