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海外,大多數(shù)孩子都有家務活清單。父母們認為,孩子參與做家務,不僅僅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孩子們更好地體驗自己是家庭一員的感覺,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心。
在教育專家看來,家務勞動不僅事關孩子未來的就業(yè)率,而且也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教育。從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的角度來看,適當?shù)募覄談趧樱梢院芎玫劐憻捄桶l(fā)展孩子的動作技能。家務勞動看似簡單,但對于孩子精細動作的鍛煉至關重要。
從孩子智力開發(fā)的角度來說,很多家務勞動整合了多種技能,不少家務勞動是建立在分類、數(shù)字、顏色、形狀的概念之上。比如垃圾分類、分揀衣服、收拾房間等,孩子必須學會通過顏色、形狀和質(zhì)地對不同物品進行分類,才能很好地完成一件家務。
美國
幼兒時期
2-3歲:孩子要做到可以在家長的指示下把垃圾扔進垃圾箱,或當家長請求幫助時幫忙拿取東西;幫媽媽把衣服掛上衣架;使用馬桶、刷牙、澆花(父母給孩子適量的水);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歲:孩子可以更好地使用馬桶、洗手,更仔細地刷牙、認真地澆花、收拾自己的玩具、喂寵物、到大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媽媽鋪床,如拿枕頭、被子等,飯后自己把盤碗放到廚房水池里,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
4-5歲:孩子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獨立到信箱里取回信件,自己鋪床,準備餐桌(從幫家長拿餐具開始),飯后把臟的餐具放回廚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疊好放回衣柜(教給孩子如何正確疊不同的衣服),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歲:孩子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幫忙擦桌子、鋪床/換床單(從幫媽媽把臟床單拿走,并拿來干凈的床單開始),自己準備第二天去幼兒園要用的書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種第二天上學用的東西),收拾房間(會把亂放的東西撿起來并放回原處)。
6-7歲:孩子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在父母的幫助下洗碗盤,能獨立打掃自己的房間。
小學時期
7-12歲: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做簡單的飯,幫忙洗車,掃地拖地,清理洗手間、廁所,掃樹葉,掃雪,會用洗衣機和烘干機,把垃圾箱搬到門口街上,會有垃圾車來收。
中學時期
13-18歲:孩子們不僅要熟練掌握前幾個階段要求的家務,并能換燈泡、換吸塵器里的垃圾袋、擦玻璃(里外兩面)、清理冰箱、清理爐臺和烤箱、做飯、列出要買的東西的清單、洗衣服(全過程,包括洗衣、烘干衣物、疊衣以及放回衣柜)、修理草坪。
德國
幼兒時期
2歲-3歲:幫助鋪床、把玩具和兒童讀物從地上撿起來、飯前把紙餐巾放到桌上、幫助準備寵物飼料、把襪子套在手上撣灰塵、幫媽媽拿掃帚、幫家長把衣服掛上衣架、澆花。
3歲-4歲:擦灰塵、喂寵物、到門口取回地上的報紙、睡前幫助媽媽鋪床、把自己的臟衣服放到裝臟衣服的籃子里、從超市買菜回來幫助家長把菜拎進家、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4歲-5歲:擦桌子椅子、擦灰塵、獨自鋪床、吃完飯后把臟碗拿到水池邊、媽媽做飯時在旁邊幫忙、幫助媽媽把疊好的干凈衣服放回衣柜、澆花。
5歲-6歲:照顧寵物、拖地板或者用吸塵器吸地毯、倒垃圾、疊衣服并把衣服放進衣柜、秋天時幫助父母掃落葉、整理房間、自己準備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把洗干凈的餐具放回櫥柜。
在德國,孩子一般3歲上幼兒園,為期三年。三年中他們在幼兒園要做的事有:參觀警察局,學習如何報警;參觀消防警察局,學習滅火和躲避火災;參觀市政府,認識市長,看他如何為市民服務;坐有軌電車,記住回家的路線;跟老師去超市買東西,學習付錢和選貨等。三年過后,當孩子具備了初步的生存能力后,才會接觸書本知識。
小學時期
6-10歲:晚餐后輪流洗餐具,偶爾也隨同父母上街購物,垃圾分類后丟入指定垃圾箱等等。
10-14歲:洗衣和做家常菜,幫助父親照料花園或菜園,擦洗自己和家人的鞋子,清潔自行車。
中學時期
14-16歲:承擔擦洗家庭轎車的重任,也是家庭大掃除的主力。
在德國,幾乎在每個家務清單后面,還會有簡單的對父母的要求,比如要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參與家務活動;孩子做家務時父母陪在孩子身邊,與他們一起分享勞動成果;當孩子完成一件家務時,發(fā)放小紅花表示獎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