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悉,隨著非富裕家庭子女出國留學人數(shù)的增加,在留學目的地打工已成為多數(shù)學子留學生活中的一部分。
留學生在餐廳當服務員、在校內(nèi)當助教,也去賣雜志、做披薩……
然而,隨著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現(xiàn)在的留學生打工似乎不再僅僅是為了賺取學費,而傾向于獲得更豐富的生活體驗。
打工給海外學子帶來更多融入當?shù)厣鐣C會的同時,也使他們面對更加繁重的學業(yè)壓力。那么,留學生究竟該不該打工呢?
打工原因多元
在美國留學的7年間,張同學在校內(nèi)做過電腦維修工作,也擔任過課程助教。
這個過程中,他認識了很多的朋友。
張同學所接觸到的留美學生中,大部分都有過打工的經(jīng)驗。
“他們中有的是為了練習口語和交友去打工,也有一些是為了賺錢而打工。”
張同學說,“但是,大多數(shù)人是為了拿到美國的SSN(社會安全號碼,可作為居民身份證號碼使用,用來辦理銀行信用卡等業(yè)務)而選擇打工的。”
趙同學就讀于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她坦言,打工最初就是為了拿到SSN。因為上課任務緊,她一般會選擇晚上9時到凌晨1時去校內(nèi)的披薩店打工。
因為下班的時間太晚,趙千慧的媽媽“逼”著她辭職了。
“不過,下學期我還想繼續(xù)打工,偷偷地。”趙同學說,“不然自己閑著其實也就是看劇、聽歌。打工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工作很充實。”
“海聘求職”是一家對接留學生和國內(nèi)工作的平臺,他們在各種社交媒體上發(fā)布招聘信息,招募在校園里進行宣傳的留學生。在這里工作的都是兼職的留學生。
“他們在學校里打工,是為了拿到SSN和增加簡歷上的內(nèi)容。”海聘求職的核心工作人員說。
向同學在留學期間當過服務生、外賣員,也在非盈利組織賣過光碟和雜志。“主要是為了打發(fā)時間,那邊的生活確實有點太無聊了。”他說。
體驗五味雜陳
趙同學喜歡打工的感覺,她說:“每個人都特別友好。像我平常不太跟外國人玩,到那兒發(fā)現(xiàn)很多外國小伙都會來主動找我說話。有個一起工作的外國小伙每次都來夸我的帽子好看。這很有趣。”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凌同學曾經(jīng)翹課去倫敦打工。利物浦只有餐廳提供兼職崗位,但是在倫敦,部分華人公司會提供一些兼職崗位。
“當時在中餐館的時候每天打工5小時,基本沒有自學時間,而且身上都是飯菜味,直接去上課會影響心情。”
凌同學說,“在倫敦打工的時候,我每周翹課3天的時間去倫敦,加上住宿費和來回車費,估計3個月要花費兩萬多元人民幣,很不值得。”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宋同學認為,打工是一個接觸社會的好機會,能夠幫助她更好地了解周圍的社會。
她曾經(jīng)在機場免稅店兼職工作,但在打工的過程中,她有過一次不愉快的經(jīng)歷。
因為會中文,她被臨時借調(diào)去調(diào)解兩位因為排隊而大吵大鬧的中國顧客。
事后,雖然英國的工作人員沒有直接和她抱怨中國人的吵鬧,但是宋同學還是很難過。
“出了國,你的一舉一動都代表著國民素質(zhì)。很多留學生都在盡自己所能來改變這種暴發(fā)戶的形象,但是可能一件這樣的吵鬧事件,就把其他年輕人的努力全部毀于一旦了。”
效果因人而異
就讀于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謝同學并沒有選擇去打工。在他看來,打工對學習有很大的影響。
“平時基本上是滿課,只有周末可以打工。工作結(jié)束后會覺得很累,一回家就不想寫作業(yè)了。而且周末選擇去打工的話,就不會得到放松,會一直處于高壓狀態(tài)。”
在謝同學的學校,掛科的情況比較普遍。“不能掛科!如果有一門掛科的話,那么讀研就沒戲了。”
謝同學說,“如果我去打工的話,會選擇去干一些和自己的專業(yè)有關(guān)的事情,而不是去端盤子之類的。”
但在他看來,目前留學生打工都是做一些體力活,跟專業(yè)知識有關(guān)的兼職工作很難找。而他認為干體力活沒什么意思,學不到什么東西,也不賺錢。
英國利物浦大學的韓同學認為打工可以鍛煉應對各種人和事情的能力,但是她仍然沒有選擇去打工。
“平時作業(yè)比較多,不想分心。”在她周圍,有部分同學一下課就去打工。因為課程比較分散,他們有時候還會因為打工而翹課。
而宋同學則認為,打工并不會對她的學業(yè)造成影響。“打工只不過是在日常的學習時間里多安排出幾小時,很有規(guī)律。”她說,“如果把時間安排好,就不會累得不想學習。”
張同學認為,打工對學業(yè)存在一定的促進作用。他說:“美國法律把留學生的打工時間規(guī)定在每周20小時以內(nèi),也是為了確保留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
在他看來,口語是留學生的弱點,而通過打工能夠提高留學生的口語能力。
“他們在課堂上不敢去說,但是打工的時候不得不說,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提高他們的信心,課堂上能夠更好地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