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黑歷史!居然曾把學生分為三六九等?

閱讀:27559 來源:新浪教育 作者:麥可思研究
分享: 
哈佛新生按學校要求均需住校,生活在新生專享的哈佛園(Harvard Yard)內;到高年級時,便有了住在“高年級舍院”或“校外”兩種選項,其中97%的學生的選擇是將舍院作為自己的“家”。

近日,貴州一高校4名女生在寢室打麻將,被罰各畫百只“幺雞”。校內打麻將,違反學校管理條例,不利于寢室文明。宿舍也是學生的“家”,高校需要探索如何讓宿舍真正“文明”起來。畢竟哈佛大學也是走過三個世紀,才有了今日的哈佛宿舍文化。

哈佛大學曾按“三六九等”分配住宿。家境不夠殷實的學生竟被指派為“土豪”同學端菜上飯;哈佛“死對頭”——耶魯的校友,居然自掏腰包,花了相當于今天近2億美元的巨款打造哈佛舍院……請讓我們一起來揭開那些不為人知的哈佛舍院故事。

哈佛住宿系統(tǒng)注定“低效”?

如今,顛覆性創(chuàng)新在高等教育領域中風發(fā)泉涌,見諸各大職能部門。“慕課”(MOOCs)、軟件系統(tǒng)、數字化圖書館,如此等等,均徹底地改變了學生高效獲得和“加工”信息以及學習的方式,以無形的電子化取代了有形的實體。哈佛對這些變化不僅沒有“免疫力”,事實上還熱切擁抱了其中許多項技術革新。然而,學生體驗中有一項卻是無法被有形“化”無形的,并將持續(xù)相對低效地運作下去,它就是——哈佛本科生住宿系統(tǒng)。

哈佛新生按學校要求均需住校,生活在新生專享的哈佛園(Harvard Yard)內;到高年級時,便有了住在“高年級舍院”或“校外”兩種選項,其中97%的學生的選擇是將舍院作為自己的“家”。哈佛舍院不僅僅是一間間寢室或者一幢幢宿舍樓;它們是學生印刻回憶、相互陪伴、學習如何成為領導者的社區(qū);其功能定位并非單純作為容納學生生活的實體性的“殼”,而是積極促進個人成長與知識探索的活性催化劑。作為舍監(jiān)的教師跟學生住客們同吃同住,營造一種家的感覺;專攻某些學術和職業(yè)領域的研究生也駐扎舍院,為本科師弟師妹們提供學業(yè)、個人和職業(yè)上的輔導與建議。每座舍院均有屬于自己的餐廳、健身房、研討室、教師會議室、圖書館、活動室以及其他功能性空間,折射出哈佛一個個“五臟俱全”的縮影。如此這般擁有獨立的餐廳和圖書館,并由單獨的職員團隊運作,并不是高效的做法;管理12個獨立預算的實體,跟12種不同管理風格的12組舍監(jiān)打交道,于哈佛而言也非高效之舉。但是,這所高校卻持之以恒地追求著這個住宿體系的日臻完善。

哈佛園(Harvard Yard)

容納這樣大規(guī)模的本科生于校園住宿系統(tǒng)之內,在美國不是一件尋常事。為了讓您獲得一個直觀感受,咱們可以參考如下信息:麻省理工學院有70%的本科生住在校內;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就是美國最頂尖的公立大學之一,有74%的學生住在——請注意,不是校內,是校外;密西根大學,美國公立大學中排名前五的學校,有90%的高年級學生也都住在校外。在斯坦福,盡管幾乎所有學生都住進了學校,但住的可能是舍院,可能是主題宿舍,也可能是公寓和套間;它們有著各自的運營系統(tǒng),并且其中一部分沒有教師與研究生作為“駐樓導師”。在哥倫比亞大學,雖然94%的本科生住在校園里,但分住在兩種不同的宿舍內:一種是大學自有的,另一種是掛靠于大學的;后者不納入學校住宿系統(tǒng)進行運營。那為什么哈佛,當然,還有哈佛的“對頭”耶魯——它也有一個類似的體系,執(zhí)著于維持這套非凡而又復雜的住宿系統(tǒng)呢?

注:主題宿舍是規(guī)模較小的建筑,聚焦某個特定的主題,如社會服務、多元文化生活,等等。

舍院竟曾流行同窗奴役

對此,我們得追根溯源,從歷史長河中“撈”答案。1636年,當哈佛成立之時,它招收的所有年輕人都跟校長住在同一屋檐下。這種局面在今天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它在隱私問題上顯然會貽致隱患嘛!盡管數十年后修建了學生宿舍,但住宿條件仍有待提升:氣氛沉悶,設施簡陋,管理嚴苛,飯菜慘淡。正是最后一條,致使學生們曾因變質的黃油和腐敗的白菜進行過抗議。撇開生活環(huán)境的種種不便不談,其中還突顯了社會的不平等:富裕人家子弟能有幸從住宿系統(tǒng)中分到一間真正的房間;而家境相對較差的學生則被放逐到更為陰濕、骯臟、狹小的閣樓空間里,并被指望伺候鈔票多的同窗用餐,替“富N代”的“小伙伴”謄寫筆記。好在18世紀下半葉時,這一同齡人“奴役制度”被廢除了,從而所有學生獲允能夠住進同樣的房間,吃到同樣難以下咽的食物。不過,暴露在自由市場機制之下的住宿系統(tǒng)中又涌現出新的不平等:有財力的學生可以一擲千金,到校外租賃豪華的私人寓所,命令自己府上的仆人烹制一道道菜品,而不必花錢到食堂喝那令人疑竇叢生、“據說有肉”的神秘“肉湯”。這個貧富兩重天的世界一直到阿伯特?勞倫斯?洛厄爾(1909—1933年在任)校長決定追求創(chuàng)造更加兼容并包的住宿系統(tǒng)并改變哈佛整體本科體驗的愿景時,才畫上了句號。

1907年,還沒當上校長的洛厄爾先生便如是闡述他的理念:“我們想要的,是一個集聚來自這片國土各個角落各類群體、有著不同經歷以及盡可能不同社會背景的人的系統(tǒng)。簡而言之,我們想要的是這樣一些學院:它們個個都是全民性并且民主的,個個都是大學整體的縮影。”他等待了相當長一段時間,才等到理念成熟,才有了能將想法付諸實踐的資金。1928年秋天,耶魯校友愛德華?S?哈克尼斯(耶魯1897屆校友),美國最富有的人之一、一位著名的慈善家,提議給洛厄爾校長300萬美元(據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數據,1928年的300萬美元相當于今天的4100萬美元。)來建立一所“榮譽學院”;這所學院中要配備舍監(jiān)、導師,學生從二、三、四年級里選取。此前,哈克尼斯也曾向他的母校——耶魯表示過捐助這筆款項的意愿,但不得不因校方的拖延與猶豫不決撤回了自己的承諾。洛厄爾校長立馬接受了哈克尼斯的饋贈。雖然由一名耶魯人出資,導致了哈佛最不同凡響的培養(yǎng)方式之一的萌發(fā),顯得有些諷刺,但這事實上也是哈佛與耶魯“斬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中頗有詩意的一個篇章:耶魯1701年由10位牧師所創(chuàng)立,而這10位牧師全部畢業(yè)于哈佛。

盡管學生和教師都反對新的住宿系統(tǒng),但洛厄爾校長“笑到了最后”。距哈克尼斯先生最初提出捐贈不到3年的時間里,7所舍院便開足馬力全面運營了。在這打頭的7所中,有4所是以哈佛校長們的名字命名的(鄧斯特、列文瑞特、柯克蘭、艾略特),2所承襲了杰出的哈佛家族姓氏(亞當斯、洛厄爾),一所以約翰?溫斯羅普——一位創(chuàng)建馬薩諸塞灣殖民地(波士頓市前身)的領軍人物命名。最后,哈克尼斯先生總共掏出了1300余萬美元(相當于今天的1.77億美元)。

按照當初的想法,這些舍院均遵循自己的程序進行招生,包括單獨的申請短文、面試以及社交推廣,每所舍院的舍監(jiān)手握“生殺予奪”大權。沒了校方的統(tǒng)一監(jiān)管或者說介入以后,個人喜惡與偏見又再次占了上風。舍監(jiān)們開始根據個人偏好選拔高年級學生,一些舍院獲得了精英匯聚之所的聲譽。我待過的舍院——艾略特樓,以及洛厄爾樓因作為新英格蘭白人私立預科學校精英們的游樂場而“臭名昭著”;溫斯羅普樓與柯克蘭樓住進了許多運動健兒(包括后來的美國總統(tǒng)約翰?F?肯尼迪,他當時加入了學校游泳代表隊);鄧斯特樓搞政治活動,聚集了許多自由主義者;有藝術氣質的學生和同性戀者涌往亞當斯樓;黑人及其他族裔的學生去了馬瑟樓和“四方院”(有意思的是,這些舍院離其他宿舍樓最遠);剩下的則以進入列文瑞特樓和昆西樓告終。

注“四方院”地處哈佛園的西北部,與其他舍院遙相對立,依查爾斯河而建,包括普福爾茨海姆樓、卡伯特樓和柯里爾樓。

隨著哈佛日益增強的社會經濟背景多元化與種族多樣化,前述的住宿系統(tǒng)非正式分層越來越引來不快,變得難以為繼;于是,1971年,校方廢除了原先的申請系統(tǒng),轉而讓學生排出自己前4位的選擇。正如您所預想的那樣,雖說新辦法多多少少減輕了一些之前的紛擾,但各大舍院依然很大程度上保留著先前的身份認同。任其自由發(fā)展的話,學生們仍舊會被按照“三六九等”與自己社會背景相似的“同志”放在一起。終于,在1998年時,哈佛不顧學生的強烈反對,將住宿分配程序完全隨機化;誰跟誰住一起便全憑運氣了。這一完全隨機的做法,旨在體現住宿系統(tǒng)內最大化并創(chuàng)造真正的多樣性。如今,新生們被放進隨機住宿分配系統(tǒng)時,分為了男女混合或單一性別的群組,每組可以多達8人;并且每個分組可以與另一組“串聯(lián)”起來,從而保證串聯(lián)的兩組能夠被分進相鄰的舍院。

哈佛還將砸10億美元改造舍院

歷經三個世紀,哈佛住宿系統(tǒng)才演化為現在的模樣。持續(xù)了三個世紀的,有頑固的不平等,也有不斷增強的多樣性;持續(xù)了三個世紀的,是哈佛對自身住宿系統(tǒng)的積極調整、改變,以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更加公平、異質化和真正兼容并包的社區(qū)群落,從中折射出或者說更多情況下是引領更為廣闊的美國社會中正在發(fā)生的變化。然而,今天的桂冠并不會拴住這所大學前進的腳步,2014年哈佛籌劃了一個10億美元的多年期項目,其目標為更新和改造12所本科舍院。該項目是哈佛當下大規(guī)?;I資活動中一個核心組成部分,其總體目標為65億美元。盡管舍院依然“金玉其外”,但內部格局與結構實際上已經陳舊過時了;為此,哈佛決意改善房客們的居住體驗,這一舉措也激起生活在舍院中的學生和老師們一起來進行社交互動與腦力碰撞。改造后的舍院將以更大更友好的公共區(qū)域為特色;智能教室與研討室將融入更多科技元素,以迎合高科技學習的特征;大廳與樓道空間將進行重新設計,以增加學生與顧問的互動和同伴間的交往;所有的一切,都服務于優(yōu)化、深化和永恒的多樣化舍院社區(qū)這一宗旨。

作為哈佛的校友,我堅定地支持母校始終不渝并且與時俱進地聚焦于住宿系統(tǒng)。我已經沒法再多地強調昔日艾略特樓的生活經歷對于我在哈佛接受的教育是多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我關于哈佛的回憶中有多么舉足輕重。我當然不是唯一持此觀點的人?,F在(事實上這一“傳統(tǒng)”也已延續(xù)了好幾十年),哈佛本科的校友們自我介紹時,總是先說自己是哪一屆的,然后便會講所從屬的舍院。言談之間,如果不摻雜進我們?yōu)樽约荷嵩焊械降臒o上榮光,不頻頻提到它,就沒法說清楚自己作為校友是什么樣的人。這也正是對哈佛之遠見及成就的一個小小注腳。引用校方募款論證中的一段陳述:“舍院生活對于一代又一代本科生而言,一直是哈佛本科體驗的一塊基石。通過本次募款活動,我們可以確保,舍院將不僅僅作為基石,而且將成為下一代改變世界的領袖的發(fā)射平臺。在此過程中,我們將創(chuàng)造一份慷慨的傳世之寶,它將陪伴著未來一代代在我們的舍院中生活與學習的哈佛學子們永世流芳。”祈愿永遠如此。

標簽: 大學 生活 51offer編輯:Rainy
更多>>相關院校

哈佛大學

所在地區(qū): 馬薩諸塞州 所在城市:Cambridge USNEWS排名: 2

2個學生正在申請

免費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