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周,感覺一片混亂,對自己的選擇產生懷疑了,是不是我就只能炸薯條和魚,做不了別的呢。原以為自己以前翻譯過大量的技術文獻,讀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大量要閱讀的資料還是讓人頭疼,上課感覺全能聽懂,就是很多重點一下子就溜走了,記錄不下來,身邊全是小自己快10歲的孩子,該不該堅持?還是繼續(xù)開店炸魚?
昨天我又坐在校園的公車站,心里忍不住感概,記得一年前,我第一次到學校上課,都坐錯車了 。整整一年半,12門課,其中的酸甜苦辣,真是一言難盡,不過像LS一位朋友說的,真的是很好的歷練。捫心自問,我這一輩子讀書都沒有這么用功讀過,常常讀書到半夜2點3點,有時候自己苦笑,要是高中和大學有一半這么苦讀書,現(xiàn)在也不會這樣了。我和妹妹是反了,她一直用功讀到清華,后來又拿著全獎留學美國,30出頭時已然畢業(yè)收到美國好幾家大學的OFFER,而我一直得過且過,什么叫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我是真正感受過了!
不過,一路走來,我是那么幸運,一直遇到好人,就連第一學期選課,也稀里糊涂的選了幾門最容易的,至少然讓我經歷了由易到難的一個過程。澳洲的學習跟國內有很大不同。第一,學期時間段,排課十分緊湊,學業(yè)繁重。一學期4門課程,真正上課只有13周。而在這么短的時間里,每門課程都有大量的閱讀,有的一周一個TOPIC多則7,8篇論文,少則3,4篇論文。除此之外還有小QUIZ,還有ONLINE 討論,要發(fā)表200 到300 字,要準備PRESENTATION, 要做成幻燈片給人講解,要準備課堂討論(這個對于OVERSEA 學生最難,因為大家都搶著說,咱嘴慢,常搶不到,但是老師會記錄打分),最難的。。。。。。我的每門課程都有一個大的作業(yè)平均3000字,一般是小的RESEARCH (包括Literature Review 和case study)。一個這樣的作業(yè),我一般引用的論文至少20篇,然后閱讀的差不多30篇。最后,就是準備期終考試了,有一些心地善良的老師,平時上課時就會提醒,當當當,注意了,這是exam question!!! 我遇到的變態(tài)老師,從他浩如煙海的reading 里揀出你不留意的問題,常常讓我哭笑不得,我已經讀了所有的東西,我仔細研究了他課堂上每個幻燈片slides,為甚這問題我根本沒見過?最痛苦的是,13周課程已結束,我一般14周就是考試,緊挨著,有時候真想痛哭,你也給我留2天復習時間啊!有的老師則把去年前年的題貼出來,而他居然就在這里面出今年的題!有的老師則給出很多題目,然后說考試題跟這個很類似哦,有時會出10~12個COVER了全部內容。說實話,我自認為閱讀能力還是算強的,我都頭大,你可以想想我們那些底子不太好的留學生,小孩們很多請個病假吧考試推遲,然后可以有1個月時間復習(SUNNYBANK有個華人醫(yī)生專用這個收費,一個50$)。有時候看他們真可憐,我去年有門課把我閱讀后總結出來重點和老師的問題都給了他們,有一個說逐字逐句地背我的答案,過了。有一個還是掛了。
第二個不同,全靠學生的自主學習,沒有人催,沒有人理,甚至,你連同學老師都見不著。因為課程全是在給定范圍內自己自由選擇,每門課的同學都不同,只好每門課都盡量認識兩個同學,好有個照應。很多課程根本沒有LECTURE,就是根本沒有老師上課,比如我這學期4門課,有一門全部是OFFCAMPUS,全部資料,測驗,交作業(yè),討論都在網上進行,有問題給老師發(fā)EMAIL。有一門課程每周一次LECTURE,另一門課倒好,老師干脆集中了一個周么,用了2天時間把課都上了,最后一門就是2周一次討論課。所以,我只需要一周去學校一次,這并不代表你可以閑著,在開學前,我就把每周的各種作業(yè)考試討論做一個表格,把作業(yè)的DEADLINE放上去,以免忘記,每個作業(yè)都需要,讀,讀,讀,你才能寫出東西來。而且,每個作業(yè)都算分,所以一個都不能忘記,忘記你就倒霉了,老師只會毫不留情扣分。大多數(shù)時間,我都寂寞的學習,沒有伴,沒人說話,即使在學校,同學也各忙各的,只能自己學習,跟我們一起習慣的大家一起集中學習很不同,學到要瘋了。
第三,談談GROUP WORK,嫌自己學習無聊?好咧,學校就給你們安排小組活動。我3個學期,每學期都有一門課程有GROUP 作業(yè)。我心里是不排斥GROUP工作的,畢竟工作那么多年了。我也喜歡跟各種背景的人交朋友。GROUPWORK最大的障礙在于每個人水平參差不齊。第一學期,我的組員是4個拽拽的洋人(我的意思是澳洲白人)。我只是盡力做了自己那部分,感覺對自己幫助不大,因為MASTER的學生很多是在職的,只修一門或2門他們有充足的時間做,他們把你放到一個可有可無的位置,這種感覺很不好。我不喜歡,我來讀書,目的是要學習,不是給你們當配角的。而且,像我這種老女人有時候處境很尷尬,可能我們中國女人的名聲不好吧,他們總認為,你們都是想著要嫁出國,或者做什么不好的職業(yè)。你不知道該怎樣跟他們相處,我承認自己情商很低,有主意的兄弟姐妹們給說說,怎么跟死拽的洋人相處?我自己的辦法是作業(yè)一完成,就不再搭理,頂多以后再見了面,打個招呼。
第二學期,其實我還是很喜歡第二學期那個GROUP,因為大家都成年人了,都在職或以前工作過,所以都很認真,也比較有趣,那門課壓力很大,但是就是從那門課開始,我才真正開始自主的做大量的研究和閱讀。還跟一個越南的女孩成了好朋友。我們組最后鬧的不太好,只是因為打貢獻分,就那在8分,9分上爭執(zhí)不下,那些白人要給我們幾個亞洲的打8分,給他們(包括一個瑞士的女孩)打9分。然后亞洲的不同意,就生這種無聊的氣,其實我一點也不在乎那1分,但是那個瑞士的女孩也沒有做多少。我第一次深刻的認識到,白人永遠向著白人滴,不管平時處的多么好。后來我們還是和好了,也算是一種經歷吧!
第三學期,有了以前的教訓,我這學期找了一個中國女孩子做同伙,后來又加入了一個中國女孩。第一個剛從中國來,開始IDEA很多,很健談,我暗自高興,終于有了一個用功的中國留學生了。第一次交項目建議書,問題就來了,讓她做點什么,都做得不好,根本不能看,我只好郁悶的自己做。1個月后,第二個女孩要入伙,那時有一堂輔導課,她說了讓我震驚得話,她已經來3年了,她問我能聽懂嗎,她說她不明白這個課程。大家住得很分散,她住GOLDCOARST,我也不可能手把手的教,分配她們的任務,她們也不會做,后來好不容易把她們兩個集中起來做了點事情,后來那個報告,基本是我一個人做的,加了她們的名字,還把我的章節(jié)加了她們的名字,不是要這樣做假,是實在沒有辦法,我們還是好朋友,小孩們也怪可憐的?;ǜ改改敲炊噱X,而讀的書我都吃力,不要說他們了。
就想起這樣多,匆匆忙忙的,胡咧咧了一大篇,希望能給想讀書的朋友一點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