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競爭與動力 被福利制度毀掉的英國教育

閱讀:9492 來源:荊楚網(wǎng) 作者:陳磊
分享: 
數(shù)據(jù)顯示,僅16.23%的受訪網(wǎng)友覺得中式教育“贏了”,30.33%的受訪網(wǎng)友持否定態(tài)度,另有53.44%的受訪網(wǎng)友表示“不好說”。中英兩國文化傳統(tǒng)差異巨大,在教育上彼此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自8月初開播以來,英國廣播公司(BBC)電視二臺播放的一部三集紀錄片《我們的孩子夠堅強嗎?中式學校》,就引起了兩國網(wǎng)友對于中英教育的激烈討論。節(jié)目里中國老師的教學方式、英國學生們的課堂反應、師生之間的交流與碰撞,都成了兩國民眾討論的話題。近日,該紀錄片播出結局,以“中國班”學生的考試成績完勝收場。

這是一場中英兩國教育模式的交流,短短四周時間并不能完全說哪種教育模式好與不好。《南方日報》記者就此展開網(wǎng)絡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僅16.23%的受訪網(wǎng)友覺得中式教育“贏了”,30.33%的受訪網(wǎng)友持否定態(tài)度,另有53.44%的受訪網(wǎng)友表示“不好說”。中英兩國文化傳統(tǒng)差異巨大,在教育上彼此都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許久以來,一些人對中國的教育似乎“失去信心”,外國有些人對中式教育“不屑一顧”,中國有些人認為“外國的月亮就是比中國的圓”。筆者以為,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對待教育問題上我們不能人云亦云,崇洋媚外。

教育是由一個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思維模式、生產力水平等來決定的。中國教育自有其優(yōu)良獨特的地方,不被英國人看好的“中式教育”能在短短四個周的時間“逆轉”成功,能讓50名英國學生在數(shù)學、普通話和科學測驗中比其他學生成績高出10%??康木褪?ldquo;勤學苦練”,這也是中國教育的可取之處。2011年英文版《華爾街日報》對近2萬名讀者進行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嚴格的東方教育和鼓勵性的西式教育之間,高達62.5%的讀者認為前者對孩子更有利。而持中立態(tài)度和贊同西方鼓勵式教育的人合計才不到38%。”在英國一些私立的“精英”學校,他們的教育一點不比中式教育輕松,學生從六歲就開始學習。據(jù)《錢江晚報》報道,英國伊頓公學的前教務處長表示,伊頓公學、斯科特中學等私立中學,聚集了全英國7%的學生,卻占據(jù)了牛津、劍橋每年錄取學生中的50%,而未來,他們將成為社會精英人士。2014年,英國教育部大臣伊麗莎白·特拉斯訪問上海時就表示,應在英國數(shù)學教育中融入“中國特色”。所以我們應該對本國的教育制度樹立信心,教育改革是個漫長的過程,一味地效仿或者讓孩子接受他國教育結果可能會 “水土不服”。

不可否認,作為發(fā)達國家的英國目前的教育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雖然不十分明顯,但是從一個國家長遠來看還是致命的。而英國教育問題的出現(xiàn)恰好與其國家的“福利制度”有關,完善的福利制度讓人一出生便衣食無憂,失去了人起碼的競爭意識。于是學生變得懶散,沒有學習的動力,即便是不努力,學生將來也一定能“高枕無憂”。英國的孩子沒有“學而優(yōu)則仕”的功利性,他們不注重“多快好省”的教育教學效率,我們也不能只從成績上判斷兩國教育的優(yōu)劣。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說,在教學實驗之初中國老師評價英國學生為“無禮、懶惰、被福利寵壞了。”因為英國在教育教學中學生比較“自由、開放”,即便是中國老師眼中的“差生”,他們的“表達能力”“邏輯能力”都非常強,并且敢于挑戰(zhàn)“權威”這一點中國學生是需要學習的。

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不久的將來同樣會達到發(fā)達國家的水平。那么我們如何避免出現(xiàn)“英國式教育”下滑的這種情形呢?筆者認為:首先要明確教育的長遠目標,要讓本國的教育與社會的進步協(xié)調發(fā)展,避免教育的“盲目性”做到“人文性”“科學性”“社會性”三者的統(tǒng)一。其次,完善教育制度和配套的福利制度,讓二者相互協(xié)調而不相互沖突,讓學生與時俱進時刻保持競爭意識,不會被社會淘汰。第三,“特色教育”和“多元教育”相結合,我們既要尋找適合本國國情的教育模式,又要吸收借鑒外國教育的“精華”,做到“引進來,走出去”。最后,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探索一條適合不同人群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方式,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中式教育老師是課堂的“主導者”,英式教育老師的課堂的“服務者”。 中式教育的弊端是“抹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 使得學生失去了獨立思考、批判精神、主動學習的能力;英式教育讓學生變得“懶散、不懂規(guī)矩、沒有競爭意識。”兩國的教育各有利弊,教育方式沒有必要拼個高下,我們要取長補短、理性看待,共同進步才是根本。

標簽: 教育水平 51offer編輯:marie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