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結果]
Con.offer
Strathclyde – MSc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Stirling – MSc in Marketing
Leeds – MA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Birmingham – MSc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Bath – MSc in Marketing
Lancaster – MSc in Advanced Marketing Management
UEA – MSc in Marketing
Glasgow – MSc Strategic Marketing
Aston – MSc in Marketing Management
Rejection
Birmingham – MSc Strategic Marketing and Consulting
Manchester – MSc in Marketing
Final decision
Strathclyde – MSc i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個人背景]
NSYSU,BA i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GPA 3.17
近4年外商工作經驗,trade marketing executive
IELTS 6.5
[申請選校]
從大學畢業(yè)就有出國念書的打算,因為資管的背景,只上過一堂營銷管理,所以一開始其實就想念營銷。經過幾年的工作經驗之后,更確定自己的興趣所在,即使營銷在留學圈相當浮濫,我還是決定申請營銷相關科系。畢業(yè)這幾年來我一直都有在注意相關信息,但真正開始選校也已經是2008的7月了。我先根據排名去一間間學校網頁查,自己用EXCEL整理出各校的資料,包含正確programme名稱/課程架構/入學標準/學費/有無獎學金/畢業(yè)要求 (Dissertation or Project)/其它學長姐分享等等,這樣做的好處是相當一目了然,我總共搜集了約15間的資料,再仔細篩選。
由于我認為念營銷就是要實務,一方面也是忍受不了太學術性偏lecture的走向,所以我很注重授課方式,有提供項目操作或企業(yè)實習特別吸引我。另外我對品牌/策略/電子商務/產品創(chuàng)新等有興趣,所以我也會仔細看學校開的課是否有這些內容,或是比較特別的課程。還有我雖然并非本科系,但有相關工作經驗,所以也會特別留意學校的敘述,選擇開給有相關經驗的prgramme。很快就有了初步申請清單,也就是我真的有興趣的學校,只有四間。那么為什么到最后還是投了十間之多呢?這就是因為代辦了,而且我還找了兩間代辦。
本來是因為要多了解數據才問了兩間代辦,問完之后我決定兩間都委托。他們都告訴我 可以多丟幾間學校,申請的策略要分三層,第一層是挑戰(zhàn),第二層是跟自己程度差不多的,第三層是一定會上的。雖然我不盡同意這樣的做法,但由于我其實也只需要將文件交給他們處理即可,就還是多選了一些學校來申請。所以我自己其實很清楚哪些是我要的,哪些只是墊檔的,一方面我也想知道有多好的學校愿意收我,最后投了出乎意料的多間,也收到了不錯的成果。
雖然后來想想這么做似乎也沒多大意義,一度被Bath的好名聲沖昏頭而非常掙扎,結果還是選擇當初最想念的兩個之一(其一是Birmingham),而且還浪費了Manchester的50磅申請費。(重點是還被reject…..)所以勸大家最好在一開始就要厘清自己的需求,不要盲目亂投,可以減少后續(xù)的困擾。來自代辦的信息可以參考,主要還是自己作功課較佳。如果也對營銷有興趣,需要我整理的資料可以來信,我很樂意提供。
[文件準備]
1.Resume
因為之前求職已經有寫過,所以我只需更新工作經驗即可,以及刪除一些太細節(jié)的大學社團經驗。
2.Study Plan
我自知學校還有GPA都不是特別優(yōu)秀,所以我唯一可以努力的就是讀書計劃。我參考了代辦提供的范本,分為三個層面來寫:一為敘述學術背景,二為敘述在校是如何的契機啟發(fā)我對營銷的興趣(參加過兩個提案競賽),三為工作經驗的闡述,我把重點放在這里,因為這是我的優(yōu)勢,我先后在兩個外商公司工作,且都擔任通路營銷的工作,于是我想要繼續(xù)深造,并且針對每個programme都列出我最感興趣的四門課程。這一切都是為了證明我真的對營銷很有學習熱忱,以及突出對 每個學校的獨特感,讓他們認知到我的確有了解過他們的課程才決定申請。
我猜這份認真的讀書計劃對我的申請的確很有幫助,雖然Birmingham以及Manchester還是因為我薄弱的GPA把我給reject了啊………
3.Reference Letter
我一封是學校教授,一封是前任主管。這兩封都是我自己擬稿再交給他們簽名彌封,所以基本上沒有甚么問題。只是有個小提醒:人脈真的很重要。早知道我要出國念 書的話,我在學校就會努力跟老師打好關系,這樣畢業(yè)多年突然出現(xiàn)拜托老師才比較不尷尬。以及職場上無論如何都記得好聚好散,跟前任主管或同事保持良好關系是很重要的。因為你真的不知道何時會需要用到他們。
以上這些文件我都有分別交給兩個代辦潤飾,在此孰優(yōu)孰劣很明顯,共同點是反正我也都拿不到修改后的版本。
[等待過程]
我約莫在11月中送出了所有的申請,這部分真的就很感謝代辦的幫忙。由于我一邊上班還要補IELTS,幾乎是擠壓不出甚么時間經手申請的流程,所以我把文件 都準備好交給他們以后,就由他們接手剩下的部分。還好我的兩位代辦人都很NICE,完全沒有甚么丟三落四的狀況,都很主動跟我UPDATE進度狀況,期間我就是專心念書準備IELTS,當然我自己偶爾也會關心跟追蹤。Stirling & Leeds都很快就給了offer,后來也陸陸續(xù)續(xù)收到了學校的正面回復,對我無疑也是強心針,畢竟之前我曾有一度擔心沒學校念到失眠的程度。只是 Glasgow & Strathclyde龜速到了一個境界,我居然一直到了整三個月后才收到了慢吞吞的不像con.offer的通知信。
我的建議還是越早丟申請越好,畢竟我們很難拿捏英國學校的處理速度,現(xiàn)在有些學校會有申請網頁提供查詢進度,但更多的是一投無回毫無音訊。這時候有個勤勞的代辦還有追根究柢的精神就很重要。
[后記]
出國念書是自己的事情,不是別人的。
在這段準備的過程之中,我總是不停回頭望著來時路,不論是寫讀書計劃還是掙扎選校,都時時被迫審視著初衷。即使有強烈動機要出國念書如我,都不免困惑過猶疑過自己到底要的是甚么?出國念書究竟為了甚么?我以為我很清楚我的目標跟需求,但還是一度被排名跟他人意見沖昏了頭。
記得大學時上過一門課,老師曾經說過「想想十年后的你,希望那是甚么樣?」「想好了嗎?那就往那里去吧?!苟ê媒K點就不怕迷路,有足夠的勇氣就不怕一路荊棘。留學是條漫漫險路,一路走來我一直都在挑戰(zhàn)自己的極限,承受困難挫折的堅韌度,如果沒有滿滿的意志如何支撐?未來還有更多撲天蓋地難以想象的狀況,而我只能不斷地迎接,還有成長。
之前看過一段話,對我很有震撼力,與大家分享
「Despite all the romantic notions of pursuing a PhD (particularly in Oxbridge), most of the journey is pretty horrible. For everyone. It entails lots of set-backs, loss of self-confidence, financial worries… That’s exactly how I experienced it. What defines the winners from losers in this ‘game’ is the ability of some to pick themselves up time and again, and to grab the bull by the horns (once more) and to continue the fight.」
這段話很血淋淋,即使我尚未正式開始留學生涯卻也已感觸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