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低齡留學人數(shù)增長速度快,實際上10萬人左右,這個數(shù)字跟全國初中生4000多萬,高中在校生800多萬比并不是很大,卻引起各方關注。今天小編就跟大家分享一個過來人在新西蘭留學生活的經(jīng)驗。
“新西蘭就是一個大農村。”這是留學兩年半Harry對新西蘭的感覺,當初來這里留學80%是他自己的選擇。在國內讀初中的時候Harry的英語還不錯,便三番兩次的跟媽媽表達想要出國的愿望,于是媽媽給他報了口語班進行學習,一直到高二上半學期,Harry終于如愿以償了。
來到新西蘭,Harry就讀了一所男校,在學校里他結交了很多本地的朋友,并且發(fā)現(xiàn)這兒的男孩子和國內其實差不多,喜歡玩游戲、喜歡一起瞎聊。
吐槽IB課程:選課時腦子進水了
作為一名IB student,Harry的課程安排很緊張,不過課程安排讓平時的小測試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最終的考試,所以讓Harry最難熬的是考試前那段時間,他甚至說:“在學IB的時候所流的汗流的淚全是當初選這門課的時候腦子里水的水。”
Harry的課程有六個不同的章節(jié)。有母語、外語、數(shù)學、人文、理科還有藝術,藝術可以由任意的課代替。在Harry班上有各種極端的選課出現(xiàn),選四門語言的選四門科學的,Harry調侃:“打著讓同學們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幌子,實際上是搞專門的人才!”Harry就選了三個科學。但是在新西蘭對學生的自主要求比較高,學校希望學生學到一個技能,對事情進行批判性思考,辯證的看問題。如果不學真的可以在那里什么都不用干,天天上課睡覺,不聽課,作業(yè)不寫都可以,不過這樣最后拿不到畢業(yè)文憑,實際上在新西蘭高中出來工作的也不少。
在國外選課,會提升學生的自主性,這對以后科研和團隊合作上都有很大幫助,這才是真正的素質教育。
競爭不激烈 但國外學業(yè)并不輕松
在新西蘭的學習,讓人覺得矛盾,學校會給學生很大自主性,但是學業(yè)其實并不輕松。在國內的初高中,Harry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強大的競爭壓力,來到新西蘭他感覺到競爭并不激烈,他很享受這種學習氛圍,競爭過于激烈的話最難熬的就不僅僅是考試的時候了。
也許是受這種氛圍的影響,Harry男校的同學們腦子里總會冒出稀奇古怪的點子。一個和Harry關系非常好的同學,他在上經(jīng)濟課的時候腦子里想的永遠是不著邊際的東西,特別好學的精神在每門課上都能體現(xiàn)出來,所以他考試的時候經(jīng)濟不及格,其它都及格了,所以Harry特別不理解為什么同學把精力花在不著邊際的事情了,后來有一次他知道了因為老師也喜歡把精力放在不著邊際的事情了,講課的時候也會講到一邊去,必須得拽出來,不拽回來就自由發(fā)揮了。
講到國外的老師,有一大特點就是“能扯”。Harry有一個俄文老師,他上課的時候能扯到比較嚴肅的歷史問題上去,就讓同學們很頭疼。
新西蘭的規(guī)定是,滿16歲就可以飲酒,這個也差點讓Harry成了一個酒鬼。Harry的寄宿家庭里一直有存酒,所以他從16歲開始喝啤酒,一般在他寫不出來東西的時候就會喝點,有一次他喝醉了耍酒瘋,半夜三點在房間里嚎叫,當然被寄宿家庭的人批評了。Harry18歲那天,學校組織了一個正式的舞會,學生們先在學校里玩,然后校車載他們去城里的酒吧繼續(xù)喝,那次Harry確實喝醉了。之所以最后沒有成為一個酒鬼,據(jù)Harry說是因為喝著喝著就喝不下了有一種很飽的感覺。
留學“逼”著你學會和陌生人打交道
雖然在新西蘭學習生活了兩年半,Harry并不很喜歡這里,所以在大學的時候他選擇了去澳大利亞讀書,也許是因為他喜歡城市,喜歡人多熱鬧的地方。
留學的生活拓寬了Harry的視野,改變了他的性格。在國內他承認自己是一個不大合群的人,但是到了外邊就要學會跟別人打交道,從國內一下子到一個全英文的環(huán)境里,Harry一個人獨立打拼,面對陌生人克服不安全感,鍛煉心理能力。所以,從他個人體驗來看,Harry建議國內的孩子還是早點出去,去接受一個全新的環(huán)境,這對一個孩子將來讀大學、工作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