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留學申請要趁早
語言考試準備要早。因為語言類考試都有一定的時效性,如雅思和托福成績都是兩年內(nèi)有效,所以,一般來說,出國申請都要提前一年進行。
如果申請研究生出國的話,最好在大三之前拿到比較理想的語言成績。我在大三上半學期準備了一個月,取得了雅思總分8.0分的成績。
在一個月的備考中,我分析自己的情況,針對自己的弱項主攻寫作,每天拿出一小時寫兩篇作文。起初感覺毫無頭緒,構思時間過長,導致無法在規(guī)定的一小時內(nèi)完成寫作,但日復一日終見成效,最終寫作成績得了7.5分。
申請遞交越早越好。以我申請讀講授式碩士(Taught Degree)的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UCL)為例,兩所學校都是在前一年9月份開放網(wǎng)上申請通道。
牛津大學采用分批次審批,11月、1月、3月分三次批量審理申請,而獎學金只給1月份之前申請的學生擇優(yōu)發(fā)放。
倫敦大學學院則是個體審批,申請系統(tǒng)收到申請后把個人材料分發(fā)到相應院系審批,獎學金申請則是截止到次年3月份。兩所學校處理申請的周期在4周至6周左右。申請遞交得早,可以多些選擇的機會。
像“相親”一樣選學校
選學校最重要的硬件就是大學3年甚至4年的平均分(GPA),我大三申請之時的學積分是百分制下的92分。這意味著,大學3年包括體育課在內(nèi)的所有必修課和選修課都不能掉以輕心。
如果平均分足夠高,剩下的就是像“相親”一樣選學校。不是看彼此有多好,而是看彼此有多合適。選專業(yè)和選學校跟相親一樣,首先要知己知彼,了解彼此的優(yōu)缺點,看看彼此是否合適。
其次,就是看感覺,如果你身上所有的汗毛都指向那個方向,一定不會錯的。當然,學校和專業(yè)排名也是不得不考慮的。英國衛(wèi)報教育版不僅是參考學校排名的一個權威地方,而且對于如何寫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這種常見問題也有相關指導。
因為對雅思成績和平均分比較有信心,所以,我當時直接從英國5所超級精英大學(G5 Super Elite)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和帝國理工學院里面選擇,并最終選定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兩所學校準備申請。
申請材料決高下
除了大學4年的平均分、語言成績(托?;蜓潘?、個人陳述、個人簡歷和推薦信,有的專業(yè)還需要作品集(Portfolio),申請材料是決定學生能否進入心儀學校的關鍵。
自主申請過程中,比較困難的是個人陳述和推薦信。
個人陳述一般要求800至1000個單詞,這個篇幅內(nèi)既要回答校方的問題,又不能被問題牽著鼻子走——要“以我為主”,通過回答問題,把自己手上可打的“牌”都打完。寫作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相關性。學校不了解你的過去和現(xiàn)在,但關心為什么你的未來要和他們有關。因此,要提你的過去和現(xiàn)在可能跟你要申請的學校和專業(yè)相關的事,個人材料是為了補充其他申請材料中學??床坏降膬?nèi)容。
在字數(shù)有限的情況下,每一句話都要和校方對你的評價有關,無關或相關性小的內(nèi)容盡量不提。例如,姓名、來自哪個學校、申請什么專業(yè),這些都應該是在一些基礎表格或者個人簡歷(Resume/CV)中有所體現(xiàn)的。
在個人陳述中如果再提到興趣愛好,就不能只說一句“擅長打羽毛球”、“彈吉他”等,而是要通過說自己的興趣愛好,來體現(xiàn)性格特點,而這些特點恰恰是所申請專業(yè)需要學生必備的素質(zhì)和所申請學校看重的方面。例如,你通過打羽毛球鍛煉了耐力,以及面對高手如何克服壓力等。
邏輯性。每一句話都要有支撐,最好的方法是三段式。全文分3段,每段分3個論點,每個論點找3句話支撐。避免寫校方已經(jīng)知道的東西,還有他們不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你小時候怎么樣——學校錄取的不是小時候的你,而是現(xiàn)在的你。
關于推薦信,無所謂寫推薦信的人是誰,因為最后人家錄取的人是你,不是寫推薦信的人。所以,你找的老師要了解你、欣賞你,并且對你上心,這個最重要。當然,如果你能在報考的學校找到這樣的老師就更好了。然而,很多人沒有這個條件。
在我的申請過程中,對牛津大學的申請是最“折騰”也是收獲最大的。由于我申請的專業(yè)比較特殊,需要提前聯(lián)系導師。
這個專業(yè)在申請要求里面明確說明,一定要先聯(lián)系好有相同方向的導師,再向?qū)W校提交申請材料。而且,申請材料不是簡單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而是要求提交研究計劃(Research Proposal),外加兩篇論文。
我選導師的過程很糾結。在我申請的東洋學專業(yè)里研究文學的老師居多,而我的方向偏社會學,好不容易找到一個K老師,她是一份權威學術雜志的主編,近期的研究方向跟我之前在本科階段做的一個課題有交叉點。
她是精通中文、日文的英國人,從語言角度考慮也比較合適。于是,我決定給K老師發(fā)封郵件“套磁”,看看她當年是否有帶碩士研究生的名額。
沒承想,郵件剛發(fā)出去就收到自動回復,原來K老師在休假。一周后收到K老師的回信,說對我還比較感興趣,可以準備具體材料,她要仔細看看我的研究計劃等。這封郵件給我吃了一顆定心丸,于是,我開始準備兩篇英文論文。
從此開始我的“辛酸血淚史”
雖說已經(jīng)到大三,但沒有寫過一篇嚴謹?shù)挠⑽膶W術論文,所以,跟其他有現(xiàn)成可用論文的學生相比,我只能從零開始。2000個單詞的英語學術論文好寫也不好寫,第一篇用了大約兩個月,是關于我之前一項課題研究的延伸。
好在當時我在日本大學里做過交換生,有一些學術便利條件。在兩位英國教師指導下改了六七稿之后,第二篇英語學術論文寫起來就順手多了。其實,學術文章的寫作,熟練之后沒有想象中那么難。第二篇論文修改3稿之后就定稿了。
我在自己寫論文的同時,聯(lián)系在日本交換學習期間的老師給我寫推薦信。我選擇了兩位教專業(yè)課的老師,他們無論是對我個人還是對我的專業(yè)素質(zhì)都比較了解。
同時,我還選擇了之前幫我修改論文、交流也很頻繁的英國老師。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學院的申請都是9月底開始的,根據(jù)我提供的3位推薦老師的郵箱,校方直接和他們聯(lián)系。
10月初,我提交了所有申請材料,接下來便陷入了度日如年的刷郵件等待中。只要電腦開著,我的郵箱始終在線。只要有新郵件提示,哪怕是廣告我都會看一眼。
11月底,我收到了倫敦大學學院教務處的郵件,內(nèi)容大致是說,因為網(wǎng)上申請系統(tǒng)發(fā)通知還有些日子,怕我著急,先通知我已被錄取。
12月5日,網(wǎng)上申請系統(tǒng)下發(fā)正式錄取通知。
12月底,紙質(zhì)錄取通知書寄到。
說實話,通知書拿到后,我有種如釋負重的感覺。申請的時候也不知道哪兒來的那股子勁兒,壓根兒沒想兩所都去不了怎么辦。
12月14日,圣誕節(jié)放假前一天,倫敦時間周五下午,我收到了牛津大學的郵件。當時是北京時間早上9點多剛起床,習慣性地拿手機刷郵箱,一看到發(fā)件人是牛津大學,沒洗臉就立馬打開電腦看附件——很官方的拒絕信。
不記得讀了多少遍,當時腦子一片空白,下意識里覺得應該申訴。在倉促采取行動之前,我勉強打起精神,給曾在牛津大學讀書的朋友發(fā)了封郵件。他的回信很快,也很長:首先,現(xiàn)在是圣誕節(jié)假期間,學校沒有人會看郵件,只有等到1月7號開學以后。其次,讓我在申訴之前考慮一些似乎更加重要的問題。
看完他的郵件,我走下樓,在操場上走了好久。也許我可以換一位導師再申請一次,也許我可以再向?qū)W校爭取一下……
我邊走邊想,邊走邊冷靜,然后給媽媽打了個電話決定放棄。促使我做出這個決定的最后一錘是,我重新看了一遍倫敦大學學院的課程大綱,比起牛津大學重學術、窄出口的特點,倫敦大學學院更重實踐,出口寬。
我相信,倫敦大學學院的跨國研究專業(yè),無論在政治、經(jīng)濟、外交、文化等哪一個領域,我將來總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