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回國過年了!”幾天前第一屆東京“中國節(jié)”一結束,幾位中國留學生就開始和我話別。那一刻,我的心一動,又想起陳年往事。30年前,我留學時想回國和家人過年基本是奢望,而現(xiàn)在,一到春節(jié),在日留學生就唱起“空城計”。這就是時代的變遷。
記得我是1988年8月赴日本自費留學,一轉眼就熬到出國后的第一個春節(jié),我突然發(fā)瘋般思念國內(nèi)3歲的兒子,就想趕快回家一趟。那時,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時還有所謂的“四大件”“四小件”指標,也就是國家允許每個留學人員回國時購買“四大件”——電視、冰箱、洗衣機、自行車等,“四小件”——隨身聽、電子琴、微型計算機、手表等。今天,這些大件、小件對中國人來說已不算什么稀罕物。但那個年代,對留學生來說,如果不帶回這些洋貨,可能會被親戚鄰居低瞧,回國前多少都有壓力。我算來算去,如果把這些都買了,每月打3份工積攢下來的40萬日元(當時1萬日元約合800元人民幣)也就花光了,后面的學費、房租就沒有了著落。于是,我一咬牙,決定春節(jié)不回國。做出這個決定后,我蒙著被子大哭了一場……
回想當年,能回國過春節(jié)的中國留學生為數(shù)不多,甚至留下來接著打工掙錢。想家人了,就大年三十給家里打國際電話。當時的日本國際電話都是被“001”“0041”“0061”三家電話公司掌握著。線路少,人又多,大年三十常常幾個小時撥不通。撥通以后,家人輪流和我說上幾句話,就催著說:“快點掛了吧,電話費太貴了。”而今天,在這個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中國留學生可以用QQ、微信等通訊工具和家人隨時聯(lián)系,從而減輕許多思親之苦。
我第一個春節(jié)沒有回國,還省下差不多1萬元人民幣的往返機票錢?,F(xiàn)在,往返日本的機票不過四五千元。真是天壤之別!二三十年前,往返中日大城市間的航班遠沒有現(xiàn)在這么多,因此,回國過年,要計算買票的日子、請假的日子、機票便宜的日子。現(xiàn)在,中日兩國航線多達上百條,許多大城市一天有幾次往返航班,來來往往全然不成問題。還有就是,許多留學生現(xiàn)在回家過年的機票錢都是家里老人出的。
我的一位同事這幾天非常高興,因為他女兒和兒子要來日本和他們夫妻一起過年。我的一位留學生小朋友近日也很快樂,因為她的父母要到東京和她一起過年。這些,在以前都是不可想的。當年,在日本的中國人請家人來日辦探親簽證時,從在留資格到找保證人,從出具存款證書到寫保證書,不知要費多少周折,而且被批準的可能性還很小。今天,許多中國人憑借旅游三年多次往返簽證就可以到日本,而2000年以前,日本對中國就沒有簽發(fā)“旅游簽證”這一說!
在早稻田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一個男生告訴我,過年時想去日本三大中華街之一——橫濱中華街感受下氣氛。他夫人剛到日本不久,正在日語學校讀書,希望過年時去富士山。碰巧,日本一家餐飲連鎖店人事部負責人也向我“吐槽”,說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那一個星期,原來在店里打工的中國學生早就請好了假,搞得他們?nèi)耸滞蝗欢倘?。這讓我聯(lián)想到國內(nèi)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外出務工人員也都回老家過年?,F(xiàn)在,中國留學生一到過年過節(jié)也給日本的城市服務唱起“空城計”。“有錢沒錢回家過年”,春節(jié)是中國人思鄉(xiāng)念親的載體,更是兩代中國留學生走過的一個時代印痕。
(作者系《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