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著興起,于宏洋從書包里拿出一本英文小說“The Lovely Bones”, 拿到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CMU)錄取,動身去美國讀書之前,他有更多的閑暇時間去閱讀,他開玩笑說:“要買這種引進的原版書,現(xiàn)在還得湊湊錢,省錢買書唉。”
2009年10月于宏洋考了托福,108分,要得到這個分數(shù)聽說讀寫,一樣也不能差。于宏洋閱讀高分的秘技是讀英文小說,丹布朗(Dan Brown)的迷失的符號(The Lost Symbol)他利用中午休息的時間,四天就讀完了,“平時還喜歡看自傳一類的書,比如奧巴馬的 Audacity of Hope”。
“Twilight不行,看了一本就看不下去了,太女性主義了。”于宏洋談起英文小說來有自己的一套見解,看得多了在潛移默化中對英語考試大有裨益,“SAT里面閱讀很長,為了加快閱讀速度,加深理解,看小說挺好。”
2009年12月,于宏洋參加了SAT考試,取得2050分,隨后是緊接著的漫長申請過程,最后他拿到了Emory University, Boston Colleg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Lehigh University, 和 CMU數(shù)學系的錄取。
雖然Rochester在他沒有申請獎學金的情況下仍給了他1萬美元,但是最后進入于宏洋視野的是綜合排名靠前的Emory和數(shù)學專業(yè)排名第六的CMU,由于Emory處于佐治亞州,而CMU處于美國東部,比較靠近有強勢金融傳統(tǒng)的華爾街,而自己鐘愛的恰恰又是金融,他最后選擇了CMU。
出國:清華北大外的另一選擇
于宏洋實際上在2009年參加了高考,報的是北京大學數(shù)學系,每一個經(jīng)歷過高考的北京理科生都知道,北大數(shù)學,專業(yè)夠好,分數(shù)難考。
“高三時,我也想過要不要出國,但學校老師說我成績挺好,可以沖擊北大,清華,人大,和爸媽商量,他們倒覺得本科或者研究生出國都行,所以我就想高考就考了吧,所以還得好好準備一下。”既然做出了選擇,他開始全力以赴。
于宏洋一模二模的成績給了他報北大數(shù)學的信心,在區(qū)里排到了前50名,在學校排在10名到20名之間,他說“當時老師也鼓勵我報北大。”
問到他問什么選擇上數(shù)學系,他解釋說:“還是自己比較喜歡,而且數(shù)學是底子,為將來學金融做好準備。”這個做事有規(guī)劃的男生也即將迎來人生的第一次重要考驗。
6月的北京艷陽高照,高考那幾天全北京似乎都為高考學生牽動著心弦,出租車司機免費送學生高考,交警更積極疏導交通,考場外的家長頭頂著烈日翹首等待孩子的好消息。
畢竟競爭的確很殘酷,于宏洋沒有被北大錄取,“那年要分很高,錄取線在660分左右,我還差20分吧,也報了香港大學的提前批,也沒有錄上,心情真的很沮喪。”
依據(jù)目前的高考規(guī)則,對這部分學習成績很好,但在一次考試中發(fā)揮不理想的學生來說最不公平,因為他們?nèi)绻喜涣吮贝笄迦A,只能去一本的第二等學校,這似乎并不是他應得的結(jié)果。
沮喪的情緒并沒有侵占于宏洋很長時間,他馬上報了托福班,并有了粗略的計劃,下半年七八九月準備各種考試,之后全力考試和準備申請,他說:“我還是想上比較好的學校,又不想復讀,只能抓住今年準備出國這次機會。”
“爸媽很支持我出國的選擇,他們也有出國讀書的經(jīng)歷,而且國外一些大學的認知度比較高,即使讀了北大光華管理或者人大金融,將來也得去國外鍍鍍金。”于宏洋看得挺遠,未來職業(yè)之路隱約閃著亮光。
搭上留學美國讀本科直通車
判斷準確,行動及時,于宏洋迅速完成了角色轉(zhuǎn)換,成功進入準備留學周期。
于宏洋利用假期上了托福班和SAT直通車。
托福口語考試是不少中國學生面臨的頭號難題,于宏洋的秘訣是多找外國人聊天,“我也有不少外國朋友,以前在英國交換學習過一年,認識不少朋友。”在講如何面對簽證官的課上,顧問老師特地讓他扮演簽證官,講起英語來自然流利。
從高中英語水平一下子跨越到托福和SAT要求的詞匯量,是每一個準備要出國的小留學生要面臨的問題。于宏洋說,“剛開始做SAT題目,五個選項里面能認識一個就不錯了,更不要提做題了。”于是行動力很強的他開始攻克單詞,用3個月時間背了9遍GRE單詞,雖然詞匯量擴大了不少,他還是笑笑謙虛地說,“這只能鞏固短期記憶。”
“和我一起準備出國的同學,大家都比著記些古怪的單詞,比如說,各種顏色的寶石,這樣也挺好,寓教于樂。”單詞這一關攻克后,他更能夠享受英語閱讀的樂趣了,讀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經(jīng)濟學家(Economist),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等,不僅增長見識,還能品味到高級詞匯的用法。
在準備出國的一年中,于宏洋雖然沒有像同齡人一樣開始大學生活,但是心智上的成長卻一點不差,國外不少高中生往往在上大學前take a gap year,也是這個道理,讓他們在進入另一個學習狀態(tài)前增長社會經(jīng)驗。
“這一年還是思維上的成長吧,學會了holistic思考,考試中試圖融合生活中的經(jīng)驗,另外,生活上路很多,不用糾結(jié)在一條,學會了跳出來思考。”于宏洋笑著說。
結(jié)語
對他來說,未來剛剛開始,于宏洋很喜歡金融,學數(shù)學也是為了學金融服務,“以后有機會讀研就讀金融吧,當然如果大學時候能修個雙學位更好。”
“我看到Bloomberg分析師說上海在2020年后會超過紐約成為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將來回國發(fā)展還是國外發(fā)展,他有著自己的看法,雖然那個分析師說的不一定那么準確,但是國內(nèi)的發(fā)展前景的確不可小覷。
如今他即將進入CMU數(shù)學系讀書,他預見到的大學生活沒那么輕松,“US NEWS發(fā)布的大學本科中學習最累的像狗一樣的排名里,CMU排第四,前面是Caltech, MIT, Princeton.”
于宏洋含蓄地笑笑慶幸自己不會是最累的,但是自己很清楚,“我不想要一個輕松讀下來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