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5日,收到NYU ED offer的這天晚上,我激動得幾乎一夜沒睡!盡管這個offer不像哈佛、耶魯那么轟動,但放眼今年EA/ED哀鴻遍野,即使在人大附中,這也基本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了。更重要的是對我自身而言,我同學2250的SAT成績只敢申請喬治城大學的EA,另一個同學2280的成績被康奈爾大學ED拒錄,而我卻能在眾多SAT2150+的紐約大學申請者中以2030分成功被錄取,這個結果著實讓我十分驕傲。
想來自己真的很幸運,在申請的路上找對了方向,又遇到了有經驗并負責任的顧問老師,才能最終收獲到如今的甜美果實!顧問老師告訴我,因為開始“拼分”,今年申請者的標準化考試成績普遍偏高,而美國大學在EA/ED上再次以實際行動駁斥了中國學生和家長的唯分數(shù)論。除了幸運,這次成功更多的還是依賴于顧問老師對申請的成功定位、系統(tǒng)規(guī)劃和充分的準備。所以我決定寫下我在申請中的一些經驗與教訓,希望能為后期申請的同學們提供一點幫助。
A. 進行系統(tǒng)、完整的申請規(guī)劃
在申請前,很多同學都會不自覺闖入這樣一個誤區(qū):高一、高二先準備TOEFL或SAT考試,直到高二結束才開始考慮課外活動等其他準備工作,以至于到了申請階段寫文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任何領導力經歷。這樣一來,不僅白白浪費了高一、高二的寶貴時間,而且寫不出好的文書,即便SAT滿分,申請一樣不會成功。
我最開始也進入了這樣的誤區(qū)。慶幸的是,我在高二一開始就遇到了顧問老師,他是哈佛大學招生辦前材料評審官。顧問老師幫我提早做好了活動和標準化考試規(guī)劃,在準備考試的同時,保證長期堅持參與學校辯論社團、校外志愿活動,以及我自己喜歡的文科知識、電腦科技方面的研究和實踐。在暑假期間,由于之前缺少系統(tǒng)規(guī)劃已經浪費了不少時間,我最終聽從了老師的建議,走了適合自己的路,沒有像其他學霸一樣利用暑假到目標學校上暑期課程,而是按照規(guī)劃一步一步認真準備?,F(xiàn)在看來,這些綜合準備完全彌補了暑期課程方面的缺憾。在申請時,我的英語考試、GPA、課外活動、文書在老師的陪伴下經歷風風雨雨,最終成功被NYU ED錄取?;仡^來看,這和系統(tǒng)、完整的申請規(guī)劃是息息相關的。
B. 課外活動與標準化考試同等重要
盡管標準化考試是申請的基礎甚至敲門磚,但絕不能一門心思只準備考試,而忽略了美國大學非常重視的課外活動經歷的塑造。今年EA/ED結果慘淡,很多人慨嘆說是需要更高的分數(shù)了;但在我看來,剛好相反,這是美國大學錄取體系對中國考分至上傳統(tǒng)的又一次嗤之以鼻。分數(shù)再漲,總不可能人人都考滿分吧!
以SAT為例,通常分數(shù)在2000-2100之間,可供選擇的好學校就已經比較多了,即使申請常青藤名校,2200-2300也已經足夠,不必過多糾結于分數(shù)。如果分數(shù)足夠,卻沒有申請成功,往往是因為單一的考試成績沒能和其他申請要素很好地結合起來。這個時候,要在眾多高分申請者中脫穎而出,課外活動(領導力)經歷、綜合素質和文書寫作就越發(fā)顯得重要了。比如,在紐約大學的申請者中,SAT分數(shù)基本都差不多,能夠像我這樣依靠課外活動和申請文書出彩,來凸顯自己的獨特亮點,才是被成功錄取的不二法則。
C. 領導力經歷以精為貴
顧問老師老說一句話,現(xiàn)在想來才明白。他說:“評審材料時,不是看課外活動,是看課外活動里表現(xiàn)的品質”。國內常把領導力經歷統(tǒng)稱為課外活動。美國大學招生官特別重視考察學生的領導力潛質和綜合素質,因此領導力經歷一定要格外重視。關于課外活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精為貴,質量遠比數(shù)量重要,要有持續(xù)性,早動手早準備,最好可以從中體現(xiàn)出你的領導能力等綜合素質,并最終在申請材料中體現(xiàn)出完整的活動鏈。以我自己為例,今年Common給了10個空來填課外經歷,我也就填了一半,不像很多同學塞得滿滿的,但我填的6個都是精挑細選,都是自己在其中起到突出作用和貢獻的經歷。
就如前面所說,由于缺乏系統(tǒng)規(guī)劃,很多同學開始準備申請活動的時候就已經到高二暑假,只有兩個月的時間來補充,此時就會有很多留學中介給你推薦大量的一次性的所謂大活動,比如名氣特別大的考察活動或者公益項目之類。其實這種臨時又散亂的經歷并不能為申請?zhí)峁┖艽髱椭猩僖材芸闯鲞@明顯是為申請而特意補的活動,效果往往適得其反。
D. 申請文書寫作層層把關
我的申請文書寫作做了充分的準備,除了顧問老師主抓我的文書寫作指導和修改外,還找來了美國常青藤大學的校友對文書進行了同輩評審。現(xiàn)在想起來,盡管自己也被要求做了不少工作,但他們的流程確實很有利于發(fā)掘我自己的獨特性。顧問老師他們有整套的發(fā)掘話題、頭腦風暴、結構把控和修改的流程。憑著他多年的招生經驗,尤其是曾在哈佛大學招生辦擔任申請材料評審官的經驗,主要負責話題的篩選和結構性調整。我的申請中文書很多,包括Common主文章、附加文章,還有各個學校的0-8篇長短不同的文章及附加文章。顧問老師他們花了很長的時間了解我,琢磨和討論我的形象,以及安排把什么樣的信息放在common、什么放在附加、什么放在短答題,沒有他們,我肯定不會考慮到這么多講究。我當時寫了自己40天減肥、歐洲旅游等事情,期間顧問老師好幾次及時掰正了我自己在選材和文章節(jié)奏、立意上的失誤,雖然當時搞得我很郁悶,但最終定準了最突出我個性的切入點和敘事結構。而美國校友能夠以美國的思維和角度直接審視我的文書,發(fā)現(xiàn)其中的缺陷。比如,我的文書中曾有一段想表達自己的堅持,但常青藤校友敏銳地指出這在美國人看來是狂妄自大。幸虧當時發(fā)現(xiàn)了這個問題,否則很可能會把本來很好的文書弄成兩面不討好。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有沒有做過招生官,差別真的很大。尤其顧問老師曾在哈佛做過招生工作,對我的幫助非常巨大。
E. 做好充分的面試準備
可能因為我是工科男,并沒有經過面試。但顧問老師他們是幫我提前做好了面試訓練和準備的。如果收到了學校的面試邀請,能去就去。面試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面試過程一般持續(xù)30-40分鐘,也聽說過1個多小時甚至3個小時的。
當時,另一位資深顧問、曾擔任哈佛和MIT雙校面試官的老師為我進行了兩次面試指導,并進行了模擬面試,讓我從各個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比如,在準備面試簡歷的時候,在老師的幫助下,我避免了像很多中國學生一樣長篇大論的問題,而是少而精,將簡歷精簡到了1頁,簡短而精致,清晰又明確,直到現(xiàn)在我還覺得那份簡歷特別成功。同時,在老師的模擬面試中,我提前對面試中的提問、舉止、著裝、禮儀和美國化等細節(jié)問題都有了很好的學習和了解。